《深渊》这部剧,背景设定在1940年,抗战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,敌人的侵略计划愈加疯狂。为了尽快结束这场战斗,侵略者计划在他们占领的上海召开和平大会,打着“大东亚共荣”的旗号,妄图瓦解我们的力量。
为了应对这场阴谋,军统秘密启动了“雪盲计划”,打算将一批弹药悄悄运入上海,计划在“和平大会”当天,让与会的侵略者高官在这个所谓的“和平大会”上尝尝爆炸的滋味。而与此同时,上海的地下工作者也不甘示弱,他们制定了“潜渊计划”,意图在大会当天营救两千多名被敌人囚禁的劳工,因为如果不救,这些人很可能会在大会结束后被强行送上战场,送命。
然而,正当局势紧张之际,潜伏在上海的特工们发现,敌人还有一个“更大”的计划,那就是名为“三一名单”的行动。这个计划由有着十几年间谍经验的老间谍浅井寿执行,只要“三一名单”成功实施,整个战争的局势将会发生决定性改变。
展开剩余84%**“三一名单”的神秘与矛盾**
《潜渊》的高潮部分围绕着这份“三一名单”展开,说白了,这份名单其实就是一份“叛变名单”,谢峻安也在其中。可让人疑惑的是,这份名单到底有多重要,剧情并没有交代得清楚。比如,谢峻安一听到名单就慌了,他自己知道自己是名单上的一员,但奇怪的是,侵略者似乎并没有办法威胁他,他为什么还要那么紧张?这份名单其实更像是为了制造悬念而存在,但它到底有多可怕,剧里并未展现得那么直白。
**浅井寿与水野的内斗**
然而,浅井寿手中握有这份名单,结果他竟然千里迢迢跑到上海,准备见水野,却不打算将名单交给他。这一行为让人十分费解,难道他是特意跑来炫耀一番?水野见状大怒,觉得浅井寿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到未来的战局,于是将他囚禁了,目的是让浅井寿冷静下来,将名单交出来。两人突然的内斗,显得既无厘头又不合逻辑,简直像是在给特工们提供“放水”的机会,特工们趁机找到了突破口。
接下来的情节更让人摸不着头脑:浅井寿在逃跑途中碰到了军统,最终选择和谢峻安同归于尽。浅井寿的死,简直是侵略者自断一臂的行为。更让人无语的是,之前剧集大力塑造的这个大间谍,竟然做事这么冒失,甚至不通过简单的信息沟通就能逃脱,非得制造一场混乱,真是让人哭笑不得。
**水野的反转与错失良机**
浅井寿死了,但名单呢?军统、地下工作者,甚至水野都把这份名单看得至关重要。经过一番明争暗斗,水野最终得到了这份名单的原稿,而梁朔也通过相机得到了半成品。然而,水野的行为又让人百思不得其解。他一方面表现出急切想要利用这份名单的态度,另一方面却不交给军部,反而暗中谋划叛变,想要借此机会做出更大的“战功”,取而代之成为新的统治者。
这一转折,简直是导演脑洞大开,一份本可以帮助战争取得胜利的名单,居然变成了反噬敌人的利器。更让人不解的是,水野得到名单后,非但没有立即采取行动,反而把名单藏起来,一心追捕梁朔。要反叛可以,但他不应该优先处理名单上的人吗?结果,这一延误的决定直接导致了他自己的死亡,也使得名单过了“保质期”,最终给侵略者带来灾难。
**荒唐的结局与不合逻辑的设定**
水野得到名单的过程也充满了荒唐。七哥被敌人包围时,完全可以利用炸弹毁掉资料,趁敌人抢救残余资料逃跑,而他偏偏选择抱着资料逃命,结果被敌人打成筛子,资料最终落入水野之手。真是让人不禁感叹,情商真低!
此外,剧中的潜伏特工陆西间明明已经无法逃脱,却依然企图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梁朔的潜伏机会。这个设定完全低估了敌人的智商。水野根本不上当,立即下令开枪,陆西间及时放开梁朔,自己朝另一个方向弹出去,子弹偏偏只打中陆西间,让人不禁感叹水野的枪法简直逆天。
接着,剧情又一次让人无语:水野虽然不信任梁朔,但依然在最后选择放了梁朔。就梁朔的情况来看,水野应该早就把他关进大牢,而不是放任不管,这简直是对战争智商的侮辱。
**总结:内斗过于明显,战力全无**
总的来说,《潜渊》的剧情越看越让人无语。侵略者和军统的内讧不断,大家都在明争暗斗,结果自我削弱。尤其是在梁朔面前,所有人的动作显得无比滑稽,反而让这些精心策划的间谍行动显得毫无意义。整部剧最终看起来,反倒更像是一场笑话,很多情节显得极为牵强。
这部剧虽然有大牌演员加持,但从剧情上看,真的是让人捧腹不已,设定的逻辑漏洞层出不穷。结局的大团圆更是让人不知所措,主角们的存活方式也让人感到不真实。例如,谢念慈从几层楼高的地方摔下去,竟然能在几个月后恢复过来?梁朔和水野的单挑,伤得遍体鳞伤竟然没什么大碍?这些设定真的太过脱离实际了!
如果导演能在逻辑和设定上多下些功夫,《潜渊》或许会是一部更值得称道的作品,但现在的它,真的是让人想说一句:“我们还能再认真一点吗?”
发布于:山东省十大配资软件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