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根·马克尔的新季节目《爱你梅根》尚未播出便陷入舆论漩涡,这次争议并非源于节目内容本身,而是其合作嘉宾阵容的道德争议。当镜头对准克里斯蒂·泰根与韩裔主厨张大卫时,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两位名人的笑脸,更是一张由霸凌指控编织的黑色网络。
克里斯蒂·泰根的争议早有端倪。这位曾以"毒舌"人设走红的模特兼作家,在社交媒体上的尖酸刻薄早已超出娱乐范畴。2021年她公开向Courtney Stodden道歉,承认自己曾对这位跨性别者进行过长达十年的网络霸凌,甚至在对方深陷抑郁时发送"自杀鼓励"的私信。这种将他人痛苦视为娱乐素材的行径,与梅根在节目中的"励志女性"形象形成荒诞对比。当两位擅长在镜头前扮演受害者的女性握手言欢,观众不得不质疑:这究竟是女性互助的典范,还是霸凌者的互相包庇?
展开剩余70%真正引发舆论海啸的,是梅根对张大卫的盛赞。这位被《纽约时报》称为"餐饮界暴君"的韩裔主厨,其发家史堪称一部暴力史诗。2004年创立Momofuku餐饮帝国时,张大卫便将愤怒管理缺陷转化为营销手段。他在自传《吃个桃子》中自诩"暴怒是我的品牌DNA",详细描述了在悉尼赌场餐厅持刀威胁员工的场景:"我砸碎了价值三万美元的定制瓷器,看着碎屑在年轻厨师的瞳孔中飞舞,那种快感如同毒品。"
前饮料总监Lindsay Jensen的证词揭开了更恐怖的细节:她曾目睹张大卫因牛排煎烤温度偏差0.5摄氏度,对着实习厨师咆哮"我要把你全家塞进碎肉机",其面部充血的状态让在场员工误以为他会突发心梗。这种将职场霸凌美学化的倾向,在2020年回忆录出版时达到顶峰——当公众质疑声浪高涨,张大卫选择在书中将暴力行为包装成"艺术家的偏执",这种狡辩反而坐实了其道德缺陷。
梅根与张大卫的惺惺相惜绝非偶然。这位前苏塞克斯公爵夫人在商业领域的手段同样充满掠夺性。2022年她申请"辣椒脆"商标时,被指控抄袭非裔企业家Shaun King的创意,最终以"文化挪用"争议收场。这种将他人成果据为己有的模式,与张大卫在餐饮界"借鉴"亚洲街头美食再高价包装的手法如出一辙。当两位擅长将他人痛苦转化为商业价值的"创业者"相遇,他们的合作更像是黑暗势力的强强联合。
这场名利场的狂欢暴露出更深层的行业痼疾:在流量至上的娱乐工业中,道德瑕疵反而成为吸引眼球的筹码。梅根团队显然深谙此道——选择有争议的嘉宾既能制造话题,又能通过"受害者联盟"的叙事转移焦点。当公众聚焦于克里斯蒂·泰根的道歉往事与张大卫的暴力史,梅根自身在好莱坞时期的霸凌指控反而被巧妙淡化。
这种精心设计的舆论操控,在社交媒体时代屡试不爽。但观众的记忆正在觉醒,当Netflix纪录片《美食暴君》将张大卫的暴行公之于众,当《华盛顿邮报》深扒克里斯蒂·泰根的霸凌时间线,梅根的算盘正面临崩盘风险。毕竟,在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,任何试图将霸凌者包装成励志偶像的行为,最终只会让观众看清:所谓"女性力量"的旗号下,藏匿着多少见不得光的交易。
发布于:贵州省十大配资软件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